| 
  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下面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关于学校领导悼词,仅供欣赏! 
 
  学校领导悼词一 
  老校长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此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的人民教师、万店镇小学的创始人之一,小学高级教师、德高望重的xx老校长逝世。 
  在此,我谨代表万店镇小学全体师生,对x老前辈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真挚的问候! 
  松溪低沉呜咽,湛卢肃然垂首。 
  忽闻x老校长悄然辞世,我们悲痛不已,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领导,好长辈。 
  而今,我们虽仰遗容尤不信,昨日今朝永相隔,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 
  x老校长生于xx年12月11日,上苍给了他与众不同的慧质、美满的家庭、孝顺的子女和辉煌的一生。 
  xx2年农历腊月二十一9时06分,这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备受人们尊敬的老校长带着对人世间的眷恋和难以忍受的病痛离开了我们,享年66岁。 
  x老校长xxx年9月参加工作,在邢家湾学校任教,参加工作前任红石岗村青年突击队七里冲工地青年书记。 
  xxx年转正在万店高中任教,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xx年任万店镇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万店镇教育党总支委员,创建成立了万店镇小学。 
  xx年调任万店镇兴隆办事处副主任。 
  xx年调任万店镇兴隆学区党支部书记、校长。 
  1997年调任万店镇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xx年退出领导岗位。 
  自参加工作后,他就投身于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青春岁月。 
  xx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仍然关注着万店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献计献策。 
  从教40年来,他一直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座闪亮的丰碑。 
  x老校长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他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呕心沥血培育祖国的花朵。 
  他曾经担任过语文教师、政治教师、班主任、校长等职。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x老校长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生活上艰苦朴素,为人师表。 
  他心地善良,团结同志,关心学生,爱校如家,以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学生的心灵,以优秀的教学业绩培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大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x老校长是一位优秀的、能力超群的好校长。 
  他精于管理,是一名优秀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指挥者。 
  他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并能做出及时科学的决断。 
  他锐意进取,是一名敢于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校长。 
  他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并能理性面对和处理教师的过失。 
  他是智者的伯乐,总能够及时发现教师群中的“千里马”,他知人善用,并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他是聪慧的仁者,总能带给教师温暖的感觉。 
  万店镇小学的前身是万店社直小学,1986年他担任校长后,经x老校长多方协调,申请合并万店新立小学,平整水渠、铺设操场、硬化路面、重建校舍、置办办公设备,日夜奔波创建了花园式的万店镇小学,如今万店镇小学的一草一木,兴隆教育的发展都凝聚着x老校长的心血。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学校小虽小,但是事情一样不少。 
  学生教育,教师管理,……哪一样都牵挂着他的心。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他虽为校长,却始终没有忘记教师的本色,和普通老师一样,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处处体现模范带头作用。 
  他爱校如家,爱师如己,爱生如子,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x老校长是一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也是一名胸怀坦荡、正直无私的校长。 
  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公,担任校长,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他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能保持虚怀若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毫无私心。 
  到死没有存款、没有要求组织为自己完全解决一个子女就业,唯一仅有的是一套60多平方的住房,可这套住房也是仅有的住户中没有装修,没有安地板砖的房子,更没有豪华家居和电器,自己还睡着一张70年代的床铺。 
  x老校长的一生没有给子女留下物质任何财富,可他为后人留下了为人正直、刚直不阿,顾全大局、高风亮节,光明磊落的精神财富。 
  他的胸怀如大海一样宽广,可以容纳百川;他的心境如天空一样辽阔,任凭百鸟翱翔。 
  他是领导、教师的楷模,是真正的君子! 
  x老校长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爱岗敬业、视校为家。 
  为了学校,他呕心沥血;为了学生,他废寝忘食。 
  他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个幼小的心灵,培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和国家栋梁。 
  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真正实践着教书育人的诺言,深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他先后多次被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 
  他是我们授业的经师,更是我们处世的人师。 
  x老校长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 
  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宽仁美德似甘霖披泽生灵、敬业风范如溪水响照青天的老校长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不会忘记他的性格耿介方正,谦和高洁,尚义贤良,顶天立地;不会忘记他的为人热心坦诚,谦虚平易,宅心仁厚,高亮雅直;不会忘记他的工作勤恳敬业,恪守准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会忘记他的生活朴素节俭,至情至孝,行胜于言,严谨务实。 
  我们坚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 
  老校长的仙逝,是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 
  我们应该化悲痛为毅力,学习x老校长强烈的事业心,高度责任感的办学精神和严谨治学作风,发扬依靠师生和社会各方力量办好学校的光荣传统。 
  我们以同心同德,坚持不懈,深化、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寄托我们的哀思。 
  x老校长,你安息吧。 
  流淌的河水是我们不尽的哭泣;袅袅的烟雾是我们绵绵的哀思。 
  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记我们心间!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 
  我们从心底里祝愿:x老校长,您一路走好! 
  学校领导悼词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年,当严冬的冰凌消逝,当大地的呼吸平静,我们的心灵却在一个清凉如水的夜晚永不能回到往昔——9月30日晚10时许,**校长在参加**活动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日上午8时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顷刻间,我们,失去了一位挚爱的亲人亲密的战友;**,失去了一位睿智的校长领航的舵手;**基础教育届,失去了一个深刻的思想者勇毅的实践者。 
  我们至今无法相信这个黑色的沉重的噩耗,我们还在祈求,期待,这一切化为洁白轻灵的梦,把博学儒雅、诚达宽厚、质朴坚毅的**校长送还到我们身边。 
  **同志,1967年10月31日出生在**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88年毕业于**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这片校园热土上奉献了整整20年的青春汗水智慧才华,班主任、校团委书记、学生科长、教务科长、校长助理、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小学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小学工委书记……一路走来,**校长昂然阔步,意气风发;**公司“十佳青年”、“模范党员”、“双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处级领导”、岳塘区第四届人大代表、**市“十佳校长”、**市中学历史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省历史教育学会理事、**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个个桂冠,见证着**校长在教育热土上的执着坚守与杰出才华。 
  41岁——这个风华正茂、壮志在胸的年龄,**校长的人生之钟突然停摆,残酷的真实令人窒息。 
  我们扼腕,对天垂泪,叹英年早逝,恨天妒英才。 
  **校长的音容笑貌,历历目前。 
  做为一校之长,他一直怀抱一个宁静的理想——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学习乐园。 
  **校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博览群书,才思敏捷。 
  学历史出身的他酷爱读书,远至“四书五经”、诗词曲赋、诸子百家,近到书报期刊、互联网络,古今中外,广泛涉猎。 
  他亦爱好书法,字如其人,遒劲潇洒。 
  课堂上,他是学生的偶像。 
  渊博的学问见识、厚重的文化底蕴、民主的教学方式、拨动心弦的语言艺术,形成了他旁征博引、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们都感叹:“听郑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 
  课下,他是孜孜以求的学者。 
  “以教立身,以身立教”是**同志的座右铭。 
  从教20年的时间,尽管有15年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刻苦钻研业务,精心教学研究,与时俱进地不断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始终是他的自觉行为,“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力不断撰文,表达教学、教育、学校管理方面真知灼见,留下了许多有待我们继续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 
  “科研兴校”是他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 
  担任校长以后,不管多忙多累,他仍坚持亲自主持课题研究——《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研究》《校园文学与中学生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他的睿智思考不凡见地深深地影响带动着我们。 
  立足校园,他更是用心用情雕琢**的思想者。 
  校园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印与思考,他无数次深情地谈到他的教育理想——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学习乐园。 
  他坚持办学是一种文化布道,当以文化的视角来发展教育,深化教育的内涵,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他理想中的学校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诗意的环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通融的“书香校园”,是学生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他殚尽心力将其儒者的理念、仁者的情怀倾注他挚爱的**。 
  做为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他深谙儒家“远来近悦”之道,仁厚的管理作风诠释了他对人性化管理深刻的见解:“管”富于刚性,侧重制度约束,“理”富于柔性,侧重关系和谐共生,力求情理凝聚人心……他用拳拳真情演绎了诗者的情怀。 
  于是,栀子花开时,淡淡清香中,我们会记起他留下的真情句子:夜幕中,静静的校园。 
  教室内的明灯映着学子勤奋的身影,窗外亦可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花在夜间的滋味……赏着花吟唱心中的歌,盼着所有孕育精华的花苞都会在我们的眼中和心中怒放,无论她是开在昨夜的甘露中,还是开在今天的阳光下,或是开在明天的风雨里。 
  于是,阳光大道上,古樟吐翠的叶荫下,我们亦会忆起他笔下挚情的文字:古樟移入校园,如新的客人到来,每天都会让爱树好客的师生们在匆忙的行色中投上几许期盼和祝愿的目光。 
  其实这是出于对这些远离原生息地的古樟的祝福,多想祈祷她平安生长重焕青春;多想祈祷她为我们的校园快添绿意,撒播荫凉;多想祈祷我们的学校也如蕴含蓬勃生命力的古樟一样桃李芬芳,弦歌远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