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448305918
相关专题: 悼词 答谢词 讣告讣闻 挽联 祭文 吊唁词 哀悼词 安慰短信 唁电 墓志铭 碑文 清明节文稿
循环转世:释教丧葬观

释教丧葬观

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释教传入中国。公元65年,东汉明帝梦见西方之佛,他喜好盎然的遣出十余位使者,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佛法。两年以后,使者归来,他们用白马给中国人驮回一个陌生的宗教。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位深目高鼻的印度高增。明帝以贵宾之礼接待了两位高增,并赦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为他们修建僧寺,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这座寺被钦定为白马寺。今后,佛光流传,法轮东转。

释教在东汉末年开始在国内流传,但真正在中国社会流行还是在东晋南北朝。东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不已、血肉横流的时代,不但各阶层普遍有一种"人命若朝霜","人生若尘露"的忧生之感,强烈的生命优惠催动着人们四处寻找立足立命之处。玄门的流传,使人们指望在神仙乐园中寻找精神满足,而释教的东来,更为人们开启了精神解脱的新天地。今后,释教开始济身于中国文化系统,并越来越壮大普及,成为与儒学、玄门鼎足而立的一种意识形态。

释教对传统中国丧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释教宣扬的"循环转世"观念强烈进攻了中国传统灵魂观念。"循环"说以为,人死是一定的,但神魂不灭。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将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中循环,"随复受形",而来生的形象与命运则是由"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今生行善,来生受报","今生作恶,来生必受殃"。这种"循环转世"的人生观对相信祖先灵魂永存阴间,能祸福子孙的传统汉文化孕育产生了重大的进攻,很洪流平的修正了我国传统的灵魂观念,使建立在"灵魂不灭"和"孝道至上"的传统儒家丧葬礼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转变了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方法。释教主张薄葬,随着释教的世俗化和深入民心,释教提倡的薄葬开始融入中国丧葬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法。

其次,释教提倡火葬,这一全新的丧葬形式对儒家信仰的厚葬习俗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传说释教始祖释迹牟尼死后,其门生按印度传统葬礼火葬,火葬后的骨灰称"舍利"。相传释过牟尼死后,有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建塔供奉。以后,释教僧侣死后都仿释迹牟尼实行火葬。东汉末。随着释教的传入,我国就逐渐出现火葬。唐末,火断送一步成长,《高僧传》记载了很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未死自焚,有的死后再焚化火葬。到宋代火葬已蔚然成风。宋人王博在其《东都事略》卷三中记载,宋初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宋太祖赵匡胤曾诏回;"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宋代胡寅在其《斐然集·悼亡别记》中曾评说:"自佛法人中国,以死生转化,恐动世俗千余年间,特立不惑者,不外数人罢了。"宋代办学家朱熹在《朱子文集》卷一十四《跋向伯元遗戒》也曾说过:"自佛法入中国,上自朝廷,下达闾巷,治丧礼者,一用其法。"释教"茶毗火葬法"在宋代大为流行。这不但在中原,并且在边疆和南方地区也盛行起来。据《宋史》记载,南宋川、江、浙、闽、湘、鄂、赣等地火葬成习,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以后元、明、清时代,释教提倡的火葬仍沿袭成长。

下一页

[1][2]
上一篇:苗族丧葬习俗
下一篇:中国传统丧葬礼节
相关文章

    土族丧葬习俗

    傣族的丧葬习俗

    锡伯族丧葬习俗

    中国传统丧葬礼节

    循环转世:释教丧葬观

    苗族丧葬习俗

    哭丧仪式,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普米族的丧葬有火葬和土葬两种

    云龙白族丧葬习俗

    藏族丧葬习俗

上一篇:中国传统丧葬礼节
下一篇:苗族丧葬习俗
相关资讯:
 ·贵阳花圈店——送别亡者的专业之选
 ·清远阳山县花圈店推荐,清远阳山县代送花圈上门的花圈店,订花圈送花圈准时送到指定地点!
 ·重庆龙居山陵园附近花圈寿衣店